【“3.18”重要讲话五周年】擎信仰之炬 育时代新人 淮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巡礼

发布时间:2024-03-21浏览次数:92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庆炬  发布:唐莹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办好思政课,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部署。五年来,淮南师范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在组织建设、师资配置、课程改革、资源整合、平台搭建、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根本路径,使得学校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师院特色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成果,真正做到擎马克思主义信仰火炬,为党为国培育时代新人。

坚定政治引领 认真做好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

“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五年来,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工作,深入贯彻座谈会精神,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把提高思政课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将“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标准建设”纳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先后出台《淮南师范学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统筹思政课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及时调整思政课教研室设置,为思政课改革创新奠定机制保障。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五年来,校领导班子多次调研、全程参与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课程建设,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通过讲授思政课、集体备课、听课、教师谈话、调研走访、专题工作会等方式,不断强化对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为学院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不断推动学院思政课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多方联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打造育人同心圆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五年来,学校在全省率先成立“淮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城联盟”;牵头成立省级平台“淮南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打造思政“金课”,培养思政名师团队,切实提升淮南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水平和质量,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共建跨学段课程。

2021年来,淮南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淮南师范学院成立,学校多次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共同体集体备课等活动;邀请来自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围绕“党的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进行教学展示。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调研。主动融入长三角,与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共建;与团省委一同探索党、团、队一体化思政育人建设;召开“思政课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学一线教师座谈会,不断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可行路径。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与研究。印发《关于开展“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评选工作的通知》,提升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轮值机制,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跨学段、跨学科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五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研究”等省部级项目,努力推动构建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科学合理、点面结合、运行高效的共同体运行机制。

打造思政金课 擦亮师院特色 思政课改革创新扎实有效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五年来,学校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构建“理论化专题教学、系统性实践教学、开放式网络教学”的“三维”教学模式,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根本路径,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师院特色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成果。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实践的思政课“三维”教学模式研究获批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开设的“领袖人生”系列课程更是成功入选2019年安徽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范例。2023年,学校一课一榜样教学法被安徽省教指委遴选为思政课优秀教学法。

突出思政课课程建设,课程资源更加丰富。五年来,学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4门思政课获批安徽省级立项建设课程,积极开设“四史”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

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平台建设,内外联动提升育人效果。2019年以来,学院建有校级A类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淮南市委组织部等建立“中共安徽早期组织研究中心”,并被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安徽党史研究基地”;建有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项目:淮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城联盟。2023年获批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2023年成立淮南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指委。建成党史教育馆,目前该馆已经成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并在省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为思政课提质增效夯实学科基础。2019年以来,高层次项目、论文、成果均有明显突破。202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2020年获批中央党史研究院委托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项目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省社科创新课题1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7项;2019年获批省社科三等奖1项。学科科研工作为思政课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学术支撑。

“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协同学校“大思政”部门,打造场馆育人新模式。五年来,学校依托淮南好人馆、党史教育馆、校史馆,发挥场馆育人作用,打造“一馆一主题”实践教学模式;让“场馆思政课”成为育人新质生产力。在淮南好人馆,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道德精神,好人精神深深感染青年学生。党史教育馆深入挖掘党史教育馆的育人内涵,依托展馆组织开展入党入团仪式、党团日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等教育活动,着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使命,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在校史馆,同学们沉浸式体悟学校六十五年来弦歌不辍的曲折办学历程,师生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在深耕好人文化“沃土”和涵养爱校情怀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五年来,学校在青年大学生中系统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以爱党、爱国为核心的红色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纪念征文等活动,开展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培育青年大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聚焦关键资源 不断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关键在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

五年来,淮南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六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人才建设标准遴选、教育和培养思政课教师。2019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思政课教师总数从34人增长至64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高层次人才占比35.9%,极大地提高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

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优秀教师代表也不断涌现。五年来,学院思政课教师一人获批省级教学名师,一人获评校级教学名师,两名教师分获省思政理论课说课比赛一等奖、三等奖,三名教师获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积累了强大的后备力量。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未来,淮南师范学院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开展好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助力其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